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山西青年报》对我院博士研究生邓文浩及其团队的事迹进行深入报道

时间:2025-05-16 13:46:18  作者:  点击量:

5月15日,《山西青年报》第6版以《以科技回应使命 让盐碱地开出生态之花》为题对我院博士研究生邓文浩及其团队的事迹进行深入报道。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在黄土高原的风沙中,在盐碱大地的沉默深处,在通往碳中和的时代征程中,总有一个坚定执着的青年身影,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以科技回应国家使命。他就是5357cc拉斯维加斯博士研究生邓文浩。怀揣“强国有我”的赤子誓言,扎根科研一线、奔赴创新前沿,勇闯碳封存与生态修复的科技无人区,探索构建绿色中国的新路径。

他以青春之我赴时代之约,把科研理想融入祖国山河,把使命担当写进技术攻关。当“强国有我”的誓言化作盐碱地上新生的绿芽时,这位90后科研者正以中国青年的创新勇气和奋斗姿态,在生态文明的世纪考卷上写下浓墨重彩的青春华章。

厚植爱国情怀 勇担时代使命

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党员科技工作者,邓文浩始终将“科技报国”作为人生的根本坐标,把“党旗所指就是科研所向”镌刻进心灵深处,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面对新时代的使命召唤,他时刻胸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努力在科研实践中彰显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他成功入选2025年 “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球治理专项班,并受聘担任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可持续能源司青年专家;当选世界青年发展论坛和中澳青年对话代表,树立了新时代中国青年胸怀世界、勇于担当的国际形象。作为共青团中央推荐的8名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一参加了2024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青年论坛,并作为受到国际粮农组织(FAO)邀请的唯一亚洲代表,向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及全球青年代表系统阐释其科研团队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领域的原创性技术突破,提出兼顾碳减排与粮食安全的中国方案,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评价。

深耕科研沃土 取得丰硕成果

面对建设科技强国的时代命题,邓文浩刻苦勤奋、追求卓越,潜心钻研专业知识,取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并充分利用国内外一流高校的教育教学资源,不断开拓学术眼界和国际视野,全面提升自我。他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攻克研究领域技术难关,用“把冷板凳坐热”的坚守在关键领域实现自主创新突破,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在科研实践中,邓文浩先后主持山西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并深度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个高水平课题。他已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发表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取得30余项软件著作权,并独立出版学术专著1部,相关研究成果在碳减排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参与的电厂烟气碳减排项目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作为复合型科研人才,他还获得碳资产管理师、美国注册机械工程师等国际权威认证,并成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这些科研成果的取得,源于新时代青年胸怀“国之大者”的责任担当与强国梦想的不懈追求,更得益于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和对青年人才发展的坚定支持。他以科技创新回应国家所需,以奋进姿态融入高质量发展大局,用实际行动书写出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时代答卷。

立足创新创业 驱动成果转化

坚持“四个面向”,服务产业需求。邓文浩身先士卒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当中,以出色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带领团队成员共同成长进步,践行科技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他主持的科创项目获得共青团中央“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教育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级铜奖/山西省金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一等奖及“全国优秀创业创新项目”等多项荣誉。

他致力于推进电厂烟气与盐碱地固碳与土壤改良一体化技术攻关,带领团队走遍山西省11个地市的典型盐碱地,行程累计逾7000公里、历时200天,系统采集并建立了覆盖全省盐碱土类型的百余份土样监测数据库。研究发现,特定土壤类型在与工业排放物的接触过程中展现出良好的环境响应特性,为探索碳减排与生态协同治理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和实践方向。

这些聚焦前沿科技的科研攻关与创新实践,紧扣国家发展脉络与区域现实需求,实现了从“科研课题”到“现实成果”的跨越式转化。邓文浩以实际行动为推动国家绿色低碳转型和地方高质发展注入了蓬勃的青春动能。

来源:山西青年报

链接:http://www.sxqnb.com.cn/html/sxqnb/20250515/39934.html